品他病

品他病

概述:品他病(pinta)是由品他密螺旋体所致的慢性皮肤感染,也是三种非性病性密螺旋体病(nonvenereal treponematosis)中之一。临床上以皮肤鳞状丘疹、可变性色素沉着及角化过度为特征。呈地方性流行,几乎全部都是在儿童期开始发病。我国未发现此病,青霉素治疗有效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本病在20多年前,全世界有75万患者,近年来发病明显减少。主要流行于拉丁美洲如巴西、委内瑞拉、哥伦比亚、秘鲁、厄瓜多尔、中美洲及墨西哥,尤其在巴西亚马逊州的一些地区已成为本病的疫源地。东南亚、中部非洲及太平洋地区也有少数病例报道,但对美洲以外品他病的存在尚有争议。据1982~1983年巴拿马流行区人群作血清学调查,其阳性率达20%,其中有2%~3%5岁以下儿童发现有活动性品他病。
    本病的传染源为患者,确切传播途径尚未明,可能与长期密切接触有关。因患者皮肤角化过度的破损处常溢出渗出液,其中含有螺旋体。可通过直接接触、苍蝇吸吮或搔痒等经伤口而传播。居住和卫生条件较差,地处树木茂盛地区或近河岸的村庄发病率较高。本病主要发生于小儿及青少年。

病因

病因:品他密螺旋体(Treponema carateum)在形态及生物学性状上颇似苍白密螺旋体,宽0.13~0.15μm,长为10~13μm,运动方式多样。对苯胺染剂不易着染,也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上生长,但可感染人及黑猩猩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品他密螺旋体从皮肤破损处进入体内,在局部繁殖后随淋巴液或血液播散至全身,引起皮肤病变及淋巴结肿大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特点是只侵犯皮肤,产生红斑鳞屑性皮疹、色素异常及角化过度性皮损,这点与梅毒不同。临床上可分为三期。
    第一期,红斑丘疹期:在品他螺旋体侵入皮肤1~3周后,局部出现红色丘疹,逐渐增大,经2~3个月形成红斑鳞屑斑块,类似银屑病皮损。皮损周围可出现卫星状斑疹或丘疹,可融合成环状。好发于暴露部位,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可见螺旋体。
    第二期,发疹期:经过3个月至1年或更久,皮疹泛发,主要累及四肢及面部,对称分布。皮疹为红斑鳞屑及色素改变,也称为品他疹(pintids)。皮损中仍可查到螺旋体。
    第三期,色素障碍期:常在感染后2~5年出现。主要为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,因而呈花斑状,有不同颜色的斑片,白斑类似白癜风。皮损多泛发,进行性发展。也可出现角化过度性皮损,皮肤增厚,见于四肢。有的出现皮肤萎缩、甲营养不良。无全身症状,不累及内脏,很少引起残废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本病仅限于皮肤损害,不累及黏膜、心血管及神经系统,除局部淋巴结可肿大外,并无全身症状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
    1.血常规检查,可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加。
    2.一期、二期病变时,通过皮损处刮出物的暗视野检查可找到螺旋体。
    3.血清作性病研究实验室(VDRL)试验,约有60%~75%阳性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表皮早期有轻度棘层肥厚,晚期可有萎缩。基底细胞液化变性,色素失禁。真皮上部有大量噬色素细胞,另外可见淋巴细胞、浆细胞及少许组织细胞浸润。镀银染色可见螺旋体。色素减退皮损显示黑素细胞缺乏,无炎症细胞浸润。

诊断

诊断:对居住在中、南美洲黑人中,发现手、腿等处皮肤患有鳞屑性丘疹或色素异常的皮损,应疑及本病。经实验室检查予以确诊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必须与银屑病花斑癣湿疹白癜风及梅毒等疾病相鉴别。

治疗

治疗:青霉素治疗有相当疗效,一般剂量为 120万~240万U,一次性肌内注射,一次量,或每隔 3 个月注射1次,皮损能较快治愈。也可用苄星青霉素240万U,一次性肌内注射。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多西环素或红霉素类抗生素治疗,也可获满意疗效。白斑消退较慢,经治疗后可在 5 年内逐渐消失。

预后

预后:此病皮疹可持续数年,可自然痊愈,不遗留瘢痕。

预防

预防:预防本病应对流行区患者进行群众性治疗,以达到控制传染源。避免与患者的皮肤病变破损处接触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